老包是榮民,身體硬朗,老伴卻早走一步,兒子在上海工作,他就一個人住在眷村裡,靠著退休俸和兒子按月寄來的錢過日子。多年軍旅生涯養成了早起的習慣,老包每天六點鐘必到公園打拳,然後和昔日的戰友一起吃早餐,聊聊昨天的新聞,挺逍遙的。

  公園旁邊有一個公車站牌,老包常看到有人睡眼惺忪的搭第一班公車上班、上學,也常看到有人滿臉倦態的下車回家,那是剛剛上完夜班的。老包會想:這些人、會不會還沒吃早餐呢?

  夜市裡有人賣「十元麵包」,於是老包每晚都去買50個,逐一包起來,隔天帶到公園旁邊,擺在一張小桌上,立一片紙牌子,寫著「十元麵包」,桌邊放一個紙箱,寫著「收銀箱」,然後老包就進公園裡去打拳了。

  有好心人說:「現在人的嘴巴多刁啊,誰還吃這種麵包?」老包打過仗、捱過餓的,他知道肚子餓的時候,吃什麼都好吃。

  也有好心人說:「每個麵包只賣10元?都賣完了也只夠回本,你好歹也要賣12元吧。」老包認為,一般人都會隨身帶10元硬幣,不見得會帶1元硬幣,萬一他湊不出12元,那不就不會來買了嗎?

  還有好心人說:「你也不在桌邊看著,一定會有人拿了麵包不給錢的。」老包不擔心,就算天天都血本無歸,一個月也才一萬五,他賠得起。

  老包的麵包攤就這樣一天又一天的擺下去了,起初真有人拿了麵包不給錢,日子久了以後,老包發現「收銀箱」裡竟然出現了千元大鈔,想必是吃了麵包的人受到感動、也發了善心了。又過了一些日子,電視台都來採訪老包了。

  「老包賣麵包」的消息也傳到了上海,老包的兒子知道了,老包的兒子的老闆也知道了。於是老闆專程回台灣見老包,並在公園旁邊開了一家麵包店,請來留法的麵包師父主持內場,請老包招呼外場。店名是「老包賣麵包」。

  當天賣不完的麵包,隔天一大早全都擺在店外的長桌上,立一個牌子,寫著「隔夜麵包,隨便賣」,桌邊放著老包的那個「收銀箱」,也一樣是沒人在旁邊看著。

  到了月底,老包就抱著「收銀箱」去樂捐……。「老包賣麵包」不但照顧了沒吃早餐的人,也照顧了鰥寡孤獨廢疾者,這可把老包給樂壞了呢。

  好心人又說了:「你也別以為那位老闆是好人,他才不是要助你行善呢,他是看上了你的人氣旺,想藉著你撈一票。」老包只一笑置之。他愛聽京劇,知道生旦淨末丑一起演出時,往往同床異夢。或為名利爭表現、或為榮譽盡義務、或為私仇彼此較勁、或為交情互相幫襯,不一而足,也毋須理會,只要觀眾看得過癮,滿堂叫好,就是一齣好戲。

  謀事雖在人,成事卻在天;冥冥之中皆有定數。老包明年就滿七十了,他明白這個道理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