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飛俠彼得潘的故事,迪士尼公司曾經製作成卡通版的電影,我小時候就看過了;大學期間,我們還把故事改編成德文的舞台劇,我演的就是虎克船長,演彼得潘的那一位與我同一間寢室。

  Peter Pan: The Boy Who Wouldn't Grow Up,我對他算得上是耳熟能詳了,他是「拒絕長大」的同義詞,但是我沒有拒絕長大的權利,也不會說出「大丈夫當如是也」之類的話。

  大學畢業以後,我在好友的家裡看到一本書,那是1983年出版的,書名是《彼得潘症候群:不曾長大的男人》(The Peter Pan Syndrome: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)。

  作者Dan Kiley是美國的心理學家,他說社會上有這麼一種男人,雖然年紀都已經老大不小了,但是仍然相信自己還是青春少年兄,所以思考、言行都不夠成熟;他們尤其習慣於逃避責任,只願意享受,不願意付出。

  據說這一本書出版之後,「彼得潘症候群」在美國就成了一個流行的名詞。當時我正在服兵役,對於這一種流行十分不解,因為部隊裡的長官天天都耳提面命,教導我「犧牲奉獻」的觀念,所以我會認為、這完全是美國男人不需要服兵役的緣故。當過兵的男人,才是肩能扛、背能負的頂天立地男子漢,我爸爸也是這樣告訴我的。

  於是,我曾經對「彼得潘症候群」嗤之以鼻、不屑一顧,它在台灣絕對不會有立足的空間。然而到了2008年,我又知道了一個全新的英文單字:Kiddult。那是「小孩子」與「成年人」的合體字,所指的依然是兒童心態的成年人,也是「彼得潘症候群」的延伸。

  而且愕然發現、我的生活圈裡已經有很多Kiddult了,他們甚至也已經有成為社會主流的架勢了。我學的那一套「犧牲奉獻,頂天立地的男子漢」觀念,早就不知淪落到哪一個垃圾焚化爐裡去轉世輪迴了,我不禁感嘆,西風東漸竟然如此電光石火、如此沛然莫之能禦。

  還沒有「彼得潘症候群」的,我渴望與你成為朋友,我們多聊聊、多聚聚;至於「彼得潘症候群」的症狀,目前已經整理出來了,我摘錄如下,謹供參酌:

一)不負責任/表現任性、散漫,過於自我中心,出了差錯不會自省,會怪罪於別人。

二)缺乏自信/恐懼失敗,不敢勇於擔當,面對挑戰會找藉口逃避。

三)依賴心強/害怕孤單、寂寞,希望隨時有人可以幫忙,滿足自己的任何需求。

四)難於堅持/對挫折的忍受度低,行事稍有不順或遭受批評,便情緒化或放棄。

五)關係障礙/與異性交往到必須給予承諾時,便會臨陣脫逃,因此不時更換伴侶,而且伴侶愈來愈年輕,藉以緩解被對方要求結婚、組織家庭的壓力。

六)其他/穿著打扮如青少年,與本身的年紀有所出入;迷戀卡通、漫畫、電玩、玩偶;好奇心強,愛嘗試新奇事物,喜歡熱鬧的氣氛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