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與趙老爺子是青島同鄉,怹大半輩子都在賣饅頭。據怹說,1949年怹與老伴初來台灣時,因為實在吃不慣米飯,連吃幾頓還會拉肚子,於是憑著記憶開始做饅頭;口感愈來愈像老家的饅頭之後,名氣也傳開了,每天都要蒸上幾籠,除了留下十來個自己吃之外,其餘的就賣給慕名而來的軍中同僚。

  退伍之後,趙老爺子正式開了饅頭店,上門的都是熟朋友、老客戶,生意雖然不至於好到門庭若市,但也夠怹們老兩口過舒服日子了。後來有一位軍中同僚把汽油桶塗水泥、改製成烤爐,趙老爺子買了一個,也開始賣燒餅、槓子頭。等到家裡有了冰箱之後,怹也兼賣包子、餃子、花捲,但饅頭始終是主力。

  趙老爺子和麵的容器不小,是用一個浴缸改成的;怹揉麵的檯面也很大,是用兩扇門板拼成的。因此等到怹的年紀大了之後,就愈來愈力不從心了,怹又不相信機器真能取代人工,所以不得不把這一份家業交給兒子;怹只在一旁打打下手,順便監督、品管。因此,即使兒子已經當家主事了,但是未得趙老爺子點頭認可的、就絕對不准賣。

  正因為這樣,怹家的饅頭口感一直沒變,大小也沒變。熟朋友、老客戶依舊慕名而來,這也是趙老爺子相當自傲的事。等到趙老爺子走路必須拄拐杖了,也出不了門了,就不再去店裡,這才完全授權給兒子。不過怹每天吃的饅頭仍然是自家店裡的。

  最近這幾年,饅頭彷彿一夜之間成了天之驕子,坊間冒出了好多家饅頭店。兒子明顯感受到競爭者變多了,過去經常上門的熟朋友、老客戶也凋零過半,生意當然大不如前了。

  他很想研發色澤白淨、質地鬆軟,又有不同口味、不同添加物的饅頭,這樣會比較迎合新一代族群的需求。他也幾次試探性地詢問過趙老爺子的意見,但也每一次都被怹駁回了:「不三不四的,胡鬧嘛!」

  至於我呢,除了趁趙老爺子還健在的時候、多去買幾次饅頭,也實在無言以對;「長江後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換舊人」,區區饅頭是擋不住時代趨勢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