棊、碁,都解釋為「棋子」,棊是象棋子,碁是圍棋子。象棋起源於戰國,據說還與「紙上談兵」有關;圍棋起源於西元前六世紀,據說是堯發明的。

  其他棋類(跳棋、虎棋、五子棋、陸軍棋、黑白棋、西洋棋……)的歷史也不可謂不悠久,但在中國的流行程度畢竟顯得遜色,而且也未必是土生土長的。因為我愛用國貨,尤其是從小用到大的國貨,所以我只提象棋和圍棋。

  象棋與圍棋的玩法迥異,所以象棋迷、圍棋迷的邏輯、作風也天差地別──

  下象棋,起初棋盤上有32枚棋子,愈下愈少,最後可能只剩一帥一將;下圍棋,起初棋盤上空空如也,卻愈下愈多,最多可以擺上361枚棋子。因此象棋迷擅長「減法思考」、是英雄,圍棋迷則擅長「加法思考」、是領袖。

  下象棋,一起手就架起了當頭砲,先聲奪人,接下來的三步之內必定放馬出車,然後火速過河越界、攻城掠地。下圍棋,要先穩住一隅,繼而聲東擊西、不動聲色的佈下了天羅地網。因此象棋迷是直接的,又趕又催的,圍棋迷則是間接的,很會冷水煮青蛙的。

  下象棋,是以一方的元首被吃掉算結束,也許用不著五分鐘就能下完一盤;下圍棋,是以一方無法繼續再下算結束,一盤圍棋下了一兩個小時也不足為奇。因此象棋迷慣於決鬥,圍棋迷則慣於纏鬥。

  象棋迷會因為車馬砲陣亡過半而認輸、另開新局再戰,圍棋迷則不然。即使被對手的一步棋就損失了幾十枚棋子,結果反而使得局面豁然洞開,於是又有了重新佈陣的空間,可以伺機反攻了。因此象棋迷懂得審情度勢、知難而退,圍棋迷則是不戰到彈盡援絕誓不罷休。

  我的朋友裡面,象棋迷、圍棋迷都不少,不愛下棋的也很多。我知道如何與朋友相處,也清楚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──不愛當棋子,願做下棋人。

  試想,在下棋人調兵遣將、號令貔貅時猛一回首,竟發現背後站著真正的下棋人,自己只不過是他的棋子,其頹然若喪必定難以言喻。

  也因此,有人說我已經老了,就愛回顧以往、缺乏創新。的確是這樣,我一直在回想曾經自命不凡、不可一世的那個風光年代,在我背後站著的是誰?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