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埆,就是用稻草混合了黏土,再定型、曬乾後製成的土磚;用土埆蓋成的房子,台語叫做土埆厝。聽說在早期的台灣鄉間,普遍都是這樣的建築。

  耆老相傳,土埆吸濕吸熱,住土埆厝冬暖夏涼,比木屋、磚房舒服得多了。此外,也因為土埆沾水就可以黏合,稻草、黏土又隨手可得,一毛錢都不必花,更符合人們引為美談的簡樸習性。

  土埆厝的最大缺點就是怕泡水,尤其是像「八七水災」那樣的豪大雨,土埆厝幾乎是轉瞬間就坍塌崩解、隨波逐流了,根本搶救不及。也因此,磚房在八七水災之後就大幅出現,取代了土埆厝。

  八七水災是1959年的事了,當時我才一歲多,毫無印象。倒是今年823日的水災,據氣象專家彭啟明說,成因就跟八七水災一樣,都是熱帶性低氣壓加上西南風造成的強降雨。

  所以我很想看看,既然八七水災能夠改變了傳統的建築模式和居住習慣,八二三水災又將會改變了什麼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