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昨天是66日,我在小巨蛋看「民歌40」。我有一些朋友在65日就先看過了:「歌手大都只唱一首或幾首歌,觀眾卻從頭到尾唱了五個小時。」說得真貼切,我就是這樣。

  有幾位民歌手已經不在了(例如黃大城、潘安邦),也有幾位民歌手沒出現(例如施孝榮、鄭怡、蔡琴),他們的代表作由別人代唱,雖然也都表現得可圈可點,但畢竟不是我熟悉的原汁原味,因此感覺美中不足。

  我其實並不怎麼懷念民歌,也不怎麼懷念民歌手,我只是愛聽原唱者唱他自己的歌,因為這能讓我回味當年聽這些歌、唱這些歌的點點滴滴。尤其是當年正值20出頭,說糊塗卻不糊塗,說懂事卻不懂事,所以只會做一些自以為是的傻事,回想起來還真是笑中帶淚。

  「人到了某個年紀,還能品出味道的就只剩下回憶。」我已經可以體會了。

  我曾在國父紀念館看過「民歌20」,在youtube看過「民歌30」,未來的「民歌50」、「民歌60」……,我應該也不願意錯過。但可想而知,我熟悉的原汁原味一定會一次比一次少,我必須做好準備去面對這個事實。

  好在我現在也不見得不糊塗了,也不見得有多麼懂事了,笑中帶淚的回憶依然還是會有的。

======

  「民歌40」落幕了,據說,安排歌手的曲目、是相當困難的事,誰想唱什麼歌?誰該唱什麼歌?很不好處理。

  我明白,「想唱的歌」不見得一定是「該唱的歌」。

  「期盼台上的歌手唱他的成名曲」,這很可能是一件強人所難的行為。他的歌迷當然都喜歡聽他唱他的成名曲,然而他是不是也喜歡他的成名曲呢?

  也許,最初他在錄製唱片的時候就不喜歡這一首歌,但是唱片公司看好,製作人也看好,所以它成了主打歌,而且推出之後還真的紅了。他最喜歡的很可能是另一首歌,也在同一張唱片上,只是推出之後就乏人問津,從來沒有機會在公開場合演唱,讓他一直引以為憾……。

  也許,最初他也喜歡他的成名曲,但是至今他已經唱這一首歌30幾年了、唱過千遍萬遍了,他也從年輕小夥子變成了半百老人,對這一首歌已經有新的詮釋了,他可能想給歌迷一個不一樣的感受,但他們要的仍然是他當年的青澀稚嫩……。

  也許,藝人是沒有自我的,你把快樂建築在他的痛苦上,他把辛酸化做喜悅、呈現給你。能夠支撐藝人繼續走下去的,看來是他對舞台的執著、對掌聲的迷戀;藝人的收入或許不錯,但並不是每一位藝人都這樣。

  也許,我知道我不是當藝人的料。這就該值得慶幸了,也值得我向藝人致敬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丁琪 的頭像
    丁琪

    想不出來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