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舊時同伴聊天時,他提起了昔日眷村中的一位長輩。我知道這一位長輩,怹的哥兒們都誇怹仗義,但我對怹的印象不深,也記得曾有一次見怹在麵店裡獨自喝悶酒,大概是想要找個人說說話吧,所以怹叫我跟怹同桌,請我吃麵,還跟我說故事。

  依稀彷彿,怹是因為講義氣,幫長官扛了黑鍋,卻得不到哥兒們的諒解,所以悶悶不樂……。怹跟我說了一個「曹操打宛城」的故事,但我在《三國演義》裡沒找到這一個故事。也罷,長輩歸長輩,這並不代表怹一定多麼有學問;要找人扛黑鍋,還非得找怹這種老粗不可,我不意外的。

  既然怹說是曹操,那就曹操吧,我也不改了。

  曹操打宛城,一個多月都攻不下來,曹軍已經士氣渙散、無心戀戰了,巴不得馬上退兵。曹操卻心有不甘,還在苦思破城之策,這時督糧官來報告:糧倉裡只剩下十天的存糧,請曹操趕緊定奪。

  於是曹操吩咐:「即日開始,全軍糧草減半。」隔天果然全軍騷動了,怨聲載道,曹操不動聲色,靜觀其變。過了幾天,曹操又吩咐督糧官:「全軍糧草再減半。」將士們的怒氣終於一發不可收拾,簡直要鬧兵變了。

  這時曹操去找督糧官,說:「我要借你的腦袋重振士氣,如果這樣可以助我攻下宛城,你就居首功,我一定厚葬你,也善待你的家人。」

  然後曹操召集將士,說:「剋扣糧草一事,我已經查明是督糧官惹的禍,我把他殺了。」全軍果然歡聲雷動、士氣高昂。曹操又說:「但是糧倉裡也只剩下七天的存糧了,如果七天之內攻不下宛城,我們只能等著餓死。」

  然後可想而知,存糧還未吃完,宛城就被曹軍攻破了……。故事說到這裡,那一位長輩也趴在桌子上睡著了。

  聽怹說這故事的時候,我還在讀國中,除了覺得曹操果然很奸詐之外,也沒有多想什麼。日前,舊時同伴說這些年都沒有再見到那一位長輩了,因為怹還是講義氣、幫朋友作保,結果又被坑了;讓我想起「老兵不死」這一首歌的歌詞:

俺最大的官位只有士官長

卻總是有一堆的黑鍋要俺扛

只要是不槍斃的、俺都沒話講

但要記得給俺十個包子、一瓶高粱

  很多人講義氣,但什麼是「義」?《論語》說是合宜的事情;《孟子》說是正道、正理;《禮記》說是死節、殉難;《呂氏春秋》說是法則;「新生活運動」說是正正當當的行為;我都可以理解。江湖人士對「義」卻有別種解釋,可惜我無緣涉獵,所以不明就底,但也聽資深武打明星王羽說過:義,正著讀是義,倒著讀就是「我王八」。他與江湖人士的淵源頗深,應該是有感而發吧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