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學戲劇的,卻不往影劇圈發展,豈不是白學了嗎?」這種話,我一概不予置評,頂多看在交情的份上,不嗤之以鼻就是了。丁浩就是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的,他之前在餐飲店站櫃檯,目前在眼鏡行當門市;他知道所到之處都可以是他的舞台,上門的顧客都可以是他的觀眾。
賣什麼、就吆喝什麼。對丁浩來說,這就是台詞,儘管內容可能不合他意,但是只要粉墨登場了,他就會照著劇本唸這一段台詞,還要把表情、身段都做足了,走位、台風也不會忽略。我愛逛街,愛看琳琅滿目的商品,也見過許多不情願當店員的店員,我覺得他們都該去修「表演」學分。
即使撇開店員不談,我隨便上街走一走,也會知道很多人沒有修過「表演」學分,所以披上了龍袍都不像太子。他們穿高跟鞋、和他們穿夾腳拖的走路方式是一樣的,他們揹皮包、和他們揹書包的模樣是一樣的,他們開汽車、和他們騎機車的習慣是一樣的,他們在公眾場合、和他們在家裡的姿態是一樣的,他們逛精品店、和他們逛夜市的方法還是一樣的。
我認為,他們在工作崗位上依然像掌上明珠,他們討論年度策略、和他們討論年度旅遊的心情也會是一樣的。不只舉一反三,甚至絕對可以舉一反十,只是會把「一」給忘光了。
也有一些人,我猜他們修過「表演」學分,可是中途輟學了,沒有學會卸妝。所以,他們在老朋友的面前依然像上司,他們回到家裡依然像強人;跟他們聊天像是在聽訓話,跟他們出遊像是跟著教官,順路載他們一程,我更會誤以為我是開計程車的。
在演藝事業裡,卸妝代表著心情歸零;上一場戲演奸雄,下一場戲演慈父,絕對不能把上一場戲的心情延續到下一場戲裡去。我們進入社會,往往三教九流都必須打交道,所以妝是不能省的,有時甚至必須戴上面具才能應付周全;然而落幕了、下台了之後,我就不知道他們是捨不得摘卸呢、還是摘卸不下來了呢,不會是因為上妝時一陣迷糊,誤把膠水當成粉底了吧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