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欸~
月亮出來亮汪汪、亮汪汪~
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
哥像月亮天上走、天上走~
哥啊、哥啊~哥啊~
山下小河淌水,清悠悠~
這一首歌的名字是〈小河淌水〉,我還是學生的時候,曾經聽過它的清唱和胡琴獨奏,還真是有「荒忽兮遠望,觀流水兮潺湲」的味兒,好聽極了。
〈小河淌水〉完成於1947年,作者最初給它取名為〈月亮出來亮汪汪〉,他的朋友看著歌譜哼唱了兩遍,才建議把歌名改成〈小河淌水〉更貼切。之後〈小河淌水〉就逐漸流傳開來了,至今已有很多人唱過,也有人把它重新編排,改成了合唱曲、演奏曲,甚至是交響樂。
我到了1958年才出生,沒機會聽到最原始版的〈小河淌水〉,好在它的清唱和胡琴獨奏就已經讓我歎為觀止了。等到我進入社會,又聽到了它的合唱曲、交響樂之後,就更讓我歎為觀止了:
真是沒想到,原來經過這些年,小河都長高長胖,變成大河了,河水也時而波瀾壯闊、時而飛濺奔流,早就已經不「淌」了。
或許吧,當初不改名,還是叫它〈月亮出來亮汪汪〉,我應該就沒什麼好挑剔的了。月亮嘛,皎潔光亮也行,昏暗幽明也行,別人愛怎麼編排、就怎麼編排吧,月亮的可塑性可比小河大得多了呢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