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一篇文章,和「白光」有關。白光是1940年代的著名影星、歌星,以磁性的女低音風靡歌壇。我也會唱她的「如果沒有你」、「魂縈舊夢」、「等著你回來」。
那一篇文章的作者說,談起白光的「魂縈舊夢」,他就一肚子火。因為有語文專家公然批評,說白光沒學問,把「魂縈舊夢」唱成了「魂榮舊夢」。然而在1940年代,「縈」字的國語讀音確實是「榮」,現代的人把「縈」字唸成「營」,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廣東話發音的影響。
因此作者說:以現代人的唸法,就貿然斷言評論1940年代的人發音不對,那是很不可取的。
我在1958年才出生的,並不知道1940年代的「縈」字該怎麼唸。但我知道,我小時候跟著父親看京戲,秦香蓮唱:「從今後我屈死也不喊(讀作「顯」)冤。」我也笑她唸錯了,因此被父親糾正,怹說以前的人是這樣唸的;還笑我少見多怪,看到駱駝以為馬背腫。
讀大學期間,台南的朋友請我去吃虱目魚,我說怕被魚刺卡(讀作ㄑㄧㄚˇ)到喉嚨:他完全聽不懂,待我解釋了之後,他也笑我:「就是ㄎㄚˇ啊,哪有人唸ㄑㄧㄚˇ嘛,真是笑死人了。」
今天看到這一篇「白光」的文章之後,讓我想起早年在復興廣播電台受訓的那一些往事。當時我以「唸白字」出名,被導播扳著嘴巴逐一校正,導播還說這都是為了我好,免得我日後到處惹人恥笑……,結果當然是適得其反,我如果依然唸白字、或許還沒事呢。
惠我良多的那一位導播已經過世了,我也沒機會找怹吐苦水、訴冤屈了。所以我看完文章之後就開始整理,把我還記得的那些讀音打包。只是台北市早就已經實施垃圾分類了,我還不知道它們歸哪一類、可以往哪裡丟。
著/ㄓㄜ,ㄓㄠ,ㄓㄠˊ,ㄓㄨˋ,ㄓㄨㄛˊ
樂/ㄌㄜˋ,ㄌㄠˋ,ㄧㄠˋ,ㄩㄝˋ
場/ㄔㄤˊ,ㄔㄤˇ,ㄔㄤ(輕聲)
綠/ㄌㄨˋ,ㄌㄩˋ
卡/ㄎㄚˇ,ㄑㄧㄚˇ
龜/ㄍㄨㄟ,ㄐㄩㄣ,ㄑㄧㄡ
葷/ㄏㄨㄣ,ㄒㄩㄣ
粥/ㄓㄡ,ㄓㄨˋ,ㄩˋ
單/ㄉㄢ,ㄔㄢˊ,ㄕㄢˋ
蓋/ㄍㄜˇ,ㄍㄞˋ,ㄏㄜˊ
葷粥/ㄒㄩㄣ ㄩˋ
可汗/ㄎㄜˋ ㄏㄢˊ
龜茲/ㄑㄧㄡ ㄘˊ
……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