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我的父母親都是山東人,我家的家常菜味道偏鹹,卻不辣,因為怹們熟悉的辣味是蔥薑蒜,不是辣椒。做涼拌菜時,可能會加上芥末增添口感,但也不是每一道涼拌菜都用得著芥末。至於胡椒,向來都只是點綴點綴而已,根本算不上是調味料,反倒像是香料。

  蔥薑蒜,雖然生吃的味道也夠嗆人,但下鍋煮熟了之後就幾乎沒有味道了。即使是用了整根的老薑熬薑湯,那也得趁熱喝才有辣味,放涼了再喝,也一樣沒什麼感覺了。因此我小時候從不嗜辣,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識辣味。

  讀初中時,和同學去村子裡的麵店吃牛肉麵,這是我初次與辣椒過招。還記得那是一位四川籍的老闆,用辣椒毫不留手,整盆都倒進去,我就只能看著那一碗紅通通、油汪汪的麵叫苦,實在難以下嚥,還被同學引為笑柄。之後再去,就自己發憤圖強,硬著頭皮吃完它,連湯也喝得一滴不剩,這才一雪前恥。

  老闆也覺得我前後判若兩人,孺子可教。我與他混熟了之後,他還與我分享了他的「辣」字訣──「蔥辣口,蒜辣心,薑辣胃,芥末辣鼻筋;辣椒尤其狠,辣完了嘴唇辣肛門。」

  我終於知道辣是有學問的了。

  說起吃辣,我也一直以為四川人絕對夠資格執牛耳,但老闆不以為然,他走南闖北多年,吃得多也見得多,因此只敢認老三,自知比不上湖南人、貴州人。關於這一點,他也有說辭:四川人不怕辣,湖南人辣不怕,貴州人怕不辣。

  我的「識辣」教育,就是由那一位四川籍的麵店老闆啟蒙,最後由我的岳母授予學位,怹是湖南人,而我的岳父是湖北人,同樣也是辣門高手。

  於是那些年,我只要在餐桌旁邊坐定,面前一定要有一碟辣椒醬、一碟剁椒泡醬油,否則就覺得食不知味了。

  等到過了知命之年以後,口味漸漸沒那麼重了,於是開始思索:儘管我已經長期習慣吃辣,但似乎並沒有到非辣不歡、嗜辣如命的地步。而且這些年吃飯,我總是用辣味去蓋過其他的五味(酸甜苦鹹鮮),苦瓜炒鹹蛋、現撈活海鮮、糖醋里脊肉、鹹魚蒸肉餅……,我都是只能嚐到辣味而已,這也實在是太暴殄天物了。

  一成不變絕對不是我喜歡做的事,我寫稿子都要變變花樣、玩玩花招呢。不然就這樣吧:一碟辣椒醬、一碟剁椒泡醬油還是要有的,有備無患嘛,但我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去蘸它們,這樣應該行得通了吧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