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知道台灣的人,幾乎都知道台灣有「阿里山」,然而縱使翻爛了台灣地圖,也找不到那一座叫做「阿里山」的山;能找到的只有阿里山山脈、阿里山鄉、阿里山風景區、阿里山森林鐵路、阿里山森林遊樂區……,如此而已。

  「阿里山」的確不是一座山,而是一片山區,雖然地圖上沒有標示,但人們卻都知道它在哪裡,而且多半也認定它就是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。這真是一個很吊詭的看法,因為森林遊樂區並不能代表「阿里山」。就以整個「阿里山風景區」來說,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也只是它的六大遊憩系統之一罷了。

  「阿里山風景區」即是所謂的「大阿里山區」,成立於2001年,範圍包含了18座山峰、四個鄉,面積約41520公頃,相當於台北市的1.5倍,即使是浮光掠影、全部都走過一遍,至少也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。當然,其中名氣最大、享譽最久、景點最密集的,絕對非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莫屬,是「阿里山風景區」的精華,無庸置疑。日據時代(18951945)還曾經把這裡規劃為「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」。

  前往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,鐵路、公路皆可到達,都在「阿里山火車站」下車。這裡是新站,1981年興建、2007年整修,目前是全台灣最大的木構造車站,車站前還設置了觀景平台。沿著鐵路再往前走,可以到「沼平車站」,那是舊站,車站前的聚落因伐木業而形成,也是這一帶最早開發的區域。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就位於新站、舊站之間。

  繞著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,有一條環形步道,長約四公里,走完一圈,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。步道平緩,著名景點(阿里山賓館、慈雲寺、阿里山神木、光武檜、受鎮宮、姊妹潭、三代木……)也全被步道串起,沿途還有蟲鳴、鳥囀一路相隨,讓森林的能量流暢全身。

  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也是觀賞中高海拔鳥類的絕佳去處,最精華的賞鳥地點當屬「沼平車站」、「沼平公園」一帶,鳥類的數量與種類都相當多,火冠戴菊鳥、冠羽畫眉、白耳畫眉、青背山雀、煤山雀、紅頭山雀、栗背林鴝……,都是這裡的常客,而且成群出沒。

  春天櫻花盛開時,則在賞鳥之外又出現另一番迷人的風情,園區內種植了數千株櫻花樹(吉野櫻、重瓣櫻……),如春之飛舞的櫻海,任憑森林精靈跳躍其間,歌詠生命樂章,讓人也跟著充滿生命力。

  除此之外,若有機會在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」多盤桓幾天,還可以欣賞到最引人入勝的「阿里山五奇」(晚霞、森林、雲海、日出、鐵路)。

  搭乘「阿里山森林火車」上山,可在中繼站「奮起湖」稍事停留,這裡海拔1405公尺,三面環山,中間低平,形如畚箕,雲霧環擁如湖,「奮起湖」即是從它的舊名「畚箕湖」轉變而來的。

  「奮起湖」的房舍依山坡而建。火車站下方有一條約500公尺長的老街,街上有許多家特產店。這條老街是全台灣海拔最高的街道,也是上阿里山必遊的景點之一。在阿里山公路、鐵路未開闢之前,這一帶就已經形成聚落,老街也是「奮起湖」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。

  若走「阿里山公路」上山,過了「觸口」即進入山區,「阿里山風景區」的管理處就設在這裡。「觸口」位於山區與平地的中間,也是貨物轉運重鎮,北、東、南三面高山聳立,「八掌溪」穿山而出、轉向西流,溪上有「天長」與「地久」兩座著名的吊橋,附近還有台灣的三級古蹟「吳鳳廟」。

  吳鳳是清領時期的「阿里山」通事(漢蕃翻譯官),與鄒族人交情深厚,由於當時鄒族人有「出草」(襲殺路人、取其人頭獻祭)的習俗,吳鳳屢勸不聽,最後只好自己喬裝成路人,讓鄒族人砍了他的頭。闖下大禍的鄒族人痛心疾首,才終於自動革除了「出草」的習俗。

  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流傳已久,許多地方都為他建廟立碑,還刊載在小學生的課本上。但近代已有學者說這個故事其實是虛構的,連帶還指出「姊妹潭」的姊妹殉情傳說也是假的,「阿里山」名稱的由來更是以訛傳訛。至於有一首名為「高山青」的歌,歌詞明白寫著「高山青、澗水藍,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,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……」,人們也一直誤以為是「阿里山」當地的歌曲。

  其實那是19486月的一部電影的插曲,片名是「阿里山風雲」,由「上海萬象電影公司」出資拍攝,描述吳鳳捨身感化鄒族人的故事。該片的編劇是張徹(香港著名導演),「高山青」這首歌就是他寫的;更妙的是,電影也不是在「阿里山」拍攝的,而是台灣東部的花蓮。

  這些穿鑿附會的故事,都陪伴了「阿里山」很久,也融入了許多人的心中。要怨,只能怨「阿里山」的名氣太大,以致於有很多人刻意附庸風雅,努力為它的美景加分。幸好,慕名前往「阿里山」的遊客並不那麼在意這些故事,縱使在「阿里山」聽到的一切都是假的,但是眼前所見的美景絕對是真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