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意間聽到了一對母女的對話,母親應該有40歲了,女兒還在讀國中,一臉的青春叛逆。

母:真是笨!這也不會,沒吃過豬肉,也該看過豬走路吧。

女:沒看過豬走路又怎麼樣!妳就看過了嗎?

  我一聽就笑了,的確,現在是吃過豬肉的多,看過豬走路的絕對不多。

  這一句俗諺的意思是「沒有知識、也要有常識」,大概流行在還有佃農的時代,那個時候,阿公都還只是小孩子呢。

  以前的佃農很可憐,身無長技,只能替地主耕種維生,然而辛苦了一年,地主可能把全部稻穀都拿走了,只留給佃農一些來年的糧種。佃農的食物,就是他私下在田間空地種的蕃薯。要讓蕃薯長得好,就要常常割掉多餘的蕃薯葉,割下來的蕃薯葉不能浪費,就拿來餵豬,年終時把豬賣了,才能有點錢過年。

  養豬的人吃不到豬肉,卻常看到豬走路,所以就有了這一句俗諺。萬一豬生病、死了,養豬的人才有機會嚐嚐豬肉的味道。前幾年曾報導「病死豬流入市場」的新聞,我的老丈人就說:「病死豬不能吃嗎?我小時候就吃過病死豬。」

  豬也真是不負主人,吃了一年的蕃薯葉、就能長到100多公斤重。可惜豬原本可以有15年的壽命,卻只能活一年。現在的豬更短命,普遍都只能活半年,但這半年是牠生長最迅速的時候,一般都能長到90公斤重。

  「維基百科」上說,在所有的動物當中,豬的生理、代謝、骨骼發育、心血管系統、消化系統……與人類最接近,迷你豬與人類的相似度更達到0.99519,看來「人會發胖」是絕對有道理的。

  只不過,以前有句話是「人怕出名豬怕肥」,現在呢,人已經不怕出名、卻開始怕肥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