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知節目播出後、觀眾的滿意度如何?可以從收視率的高低得知。收視率高,觀眾的滿意度就高,廣告的收入也會多,電視台的老闆就會高興。

  曾經,製作人是從「重下成本、多花時間」著手,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,卡司強、華美考究、慢功出細活的節目肯定不會寂寞。

  之後,有人開始反向思考,雖然「重下成本、多花時間」的確能有高的收視率,但若是只著眼在高的收視率,成本低、效率高的節目照樣也行,廣告的收入一點都不會少,電視台的老闆更高興了。

  「談話性節目」應運而生,話題必須夠吸引人,主持人只要巧笑倩兮,負責引言、接話就好,自有專家名嘴把節目內容充實、強化。腦筋轉得更快的製作人還開放call-in,連觀眾的即時參與度都有了。棚內製作、一機到底,再加上少許的主持費和來賓車馬費,電視台的老闆說:「這個好!真是划算。」

  世風日下了嗎?人心不古了嗎?不必如此憤世嫉俗了吧,這不就只是遊戲規則改變了嗎?我還真看過這樣的撞球賽呢: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父親是軍人,離開軍中之後,怹到「高雄港務局」任職。在我的印象中,父親待在家裡的時間並不多,如果是颱風天,怹更一定在崗位上,往外舀水、往上搬傢俱的粗重工作,都是母親在做。

  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1977年的「賽珞瑪」颱風,一夜風狂雨驟,門外樹倒牆塌,磚頭在地上滾,瓦片在空中飛。家裡的牆壁變成了瀑布,地板變成了池塘。母親忙裡忙外,父親呢?夜裡接到一通緊急電話,已經趕回單位去了。

  這樣的情況,其實並不是只有我家才有,住在同一個眷村裡的街坊鄰居,也都是當母親的撐起家裡的一片天,所以我不覺得奇怪。那個年代,公家的事就是大過自家的事,眾人的事就是大過私人的事。

  我從小就聽多了「忠孝難以兩全,移孝作忠」的故事,也背過了「與妻訣別書」,因此我對父親沒有怨言,反而覺得怹是一個好榜樣。沒有國、哪裡還有家?沒有樹、哪裡還有花?我明白的。

  終於輪到我已娶妻生子、成家立業,成為社會的中堅了,「好榜樣」的標準卻不一樣了。我還沒弄清楚新的標準是什麼呢,社會上已經有人公而忘私,落得家人反目的局面了。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知道兩家餐廳,它們都是從祖輩傳下來的,如今一家還在,一家已經收了。

  還在的那一家,先是祖輩自己做,再由祖輩帶著父輩做,然後是祖輩交棒給父輩,但祖輩並沒閒著,他每天都盯著父輩做,不准父輩照著自己的意思改變口味、或是經營方法。

  祖輩過世之後,父輩就帶著兒輩做,之後也交棒給兒輩,父輩也一樣不閒著,他每天都盯著兒輩做,不准兒輩照著自己的意思改變口味、或是經營方法。

  這些年來,他們三輩人撫慰了無數的饕客,店裡每天生意興隆,大家都知道這一家店就是在地美食的翹楚,但也都知道這三輩人的感情並不融洽,老輩對小輩永遠都像是防賊一樣,就怕砸了招牌,小輩也始終對老輩敢怒而不敢言。

  收了的那一家,最先也是祖輩自己做,再由祖輩帶著父輩做,然後是祖輩交棒給父輩,但祖輩並沒閒著,他每天都盯著父輩做,不准父輩照著自己的意思改變口味、或是經營方法。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8 Fri 2016 16:14
  • 用劍

闖蕩江湖、不可無劍,行俠仗義要用劍,保命防身也要用劍。

人的一生就是:尋劍練劍揮劍配劍掛劍封劍。

尋劍──長劍或是短劍?彎劍或是直劍?總得先找到稱心應手的劍。

練劍──有劍無招也是不行,虛心求教、勤學苦練是不二法門。

揮劍──路見不平、除之而後快,以揚名聲,以顯門庭。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當代武林的絕世高手,首推「北刀」、「南劍」兩位,再往下排,才是魔教教主,以及少林、武當、峨眉、崆峒四派的掌門人。

  「北刀」喜愛無拘無束的生活,一生流浪漂泊、居無定所,也從未收過徒弟。「南劍」長年住在武夷山巔,年近半百時才開始收徒,但也只收過一個徒弟。

  這個徒弟跟了「南劍」10年,盡得真傳。學成下山時,「南劍」請來善於用毒的四川唐門、精於機關的嶺南溫家,在下山的路上設下10道難關,徒弟能闖過這10關,才算正式出師,屆時「南劍」會在武夷山腳為徒弟設宴。

  這10道難關是:一夫當關、雙龍取水、三強鼎立、四下包抄、五嶽壓頂、六軍齊出、七星趕月、八卦連環、九星並列、十面埋伏。的確是難關,而且一關比一關難,徒弟整整三年都下不了山。

  等到徒弟終於破了「十面埋伏」、果然在武夷山腳見到了宴席,可是卻沒有看到師父,只有長年跟隨「南劍」的老管家站在那裡。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8 Fri 2016 16:02
  • 阿德

  阿德退伍後就來台北找工作,論學歷,他高中畢業,論經歷,他只是幫父親照顧麵攤,也無一技之長,看到保險公司招募業務員,無需經驗,他去應試,就被錄取了。

  公司規定每天都要開發10個新客戶,他照著做了,結果每天被客戶至少拒絕九次。阿德別的能力沒有,傻勁倒是十足,他竟然把客戶拒絕他的理由全都抄錄下來,苦思下次再去見他時要怎麼對應;前輩們有時心情好了,會傳授他一招半式,他也全都背下來。

  就這樣過了五年,他差不多被客戶拒絕過一萬次,也知道客戶會拒絕他的理由是哪些,因此成了公司的頂尖業務員。

  又過了五年,已有500多個客戶成了他的哥兒們,阿德就不再開發新客戶了。賺飽了、可以躺著做了?當然不是,他比之前還忙呢。每天都有老客戶找他詢問理賠、加保或其他的保險內容,哪裡有時間去開發新客戶?把這些哥兒們都服侍好了、就行了。所以他的手機號碼從來沒換過,也沒搬過家,就是怕哥兒們找不到他了。

  雖然阿德忙得連老家都沒空回,父親倒是全力支持他這麼做。提起父親,阿德印象最深的就是:父親擺麵攤,心裡就只是想著要讓客人吃飽,若是當天有哪一位老客人沒來吃麵,父親還不願收攤回家,甚至會跟阿德說:「阿勇仔還沒來呢,你去他家問問他吃飯了沒有?」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我與趙老爺子是青島同鄉,怹大半輩子都在賣饅頭。據怹說,1949年怹與老伴初來台灣時,因為實在吃不慣米飯,連吃幾頓還會拉肚子,於是憑著記憶開始做饅頭;口感愈來愈像老家的饅頭之後,名氣也傳開了,每天都要蒸上幾籠,除了留下十來個自己吃之外,其餘的就賣給慕名而來的軍中同僚。

  退伍之後,趙老爺子正式開了饅頭店,上門的都是熟朋友、老客戶,生意雖然不至於好到門庭若市,但也夠怹們老兩口過舒服日子了。後來有一位軍中同僚把汽油桶塗水泥、改製成烤爐,趙老爺子買了一個,也開始賣燒餅、槓子頭。等到家裡有了冰箱之後,怹也兼賣包子、餃子、花捲,但饅頭始終是主力。

  趙老爺子和麵的容器不小,是用一個浴缸改成的;怹揉麵的檯面也很大,是用兩扇門板拼成的。因此等到怹的年紀大了之後,就愈來愈力不從心了,怹又不相信機器真能取代人工,所以不得不把這一份家業交給兒子;怹只在一旁打打下手,順便監督、品管。因此,即使兒子已經當家主事了,但是未得趙老爺子點頭認可的、就絕對不准賣。

  正因為這樣,怹家的饅頭口感一直沒變,大小也沒變。熟朋友、老客戶依舊慕名而來,這也是趙老爺子相當自傲的事。等到趙老爺子走路必須拄拐杖了,也出不了門了,就不再去店裡,這才完全授權給兒子。不過怹每天吃的饅頭仍然是自家店裡的。

  最近這幾年,饅頭彷彿一夜之間成了天之驕子,坊間冒出了好多家饅頭店。兒子明顯感受到競爭者變多了,過去經常上門的熟朋友、老客戶也凋零過半,生意當然大不如前了。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有一對姐妹在同一個公司上班,她們都是基層人員,姐姐已工作好幾年了,妹妹則是剛到職不久的新手。

  有一天,她們乘坐熱氣球飛上天,可是升空之後才發現指導員並沒有跟上,她們不知道怎麼降落,氣球卻愈飄愈遠。這時地上有一個人正好經過,她們就對他大喊:「下面的人呀,我們是在哪裡啊?」

  那人回答:「上面的人呀,妳們在熱氣球上啊!」

  姐姐對妹妹說:「那個人一定是一個顧問或督導,他說的話雖然都對,但是一點用也沒有!」

  又有一個人經過,姐妹再一次大喊:「下面的人呀,我們要怎麼降落啊?」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看到一篇短文,那是鐵達尼船難的當時,一位牧師在甲板上禱告:「主啊!我們做過不討祢喜歡的事,所以祢發脾氣了。過去這些年,祢都沒跟我們計較,既然我們已經真心認錯了,求求祢今天也放過我們吧。」然後,牧師就聽到一個聲音:「我把你們都聚在一起,這總要用一點兒時間吧?」

  於是我就想起他了──

  剛進初中的那一年,他住在鄉下的一棟磚造平房裡,四周都是稻田和果園;這樣的房子在平日空氣流通,但颱風來時也毫無屏障。

  那一年的一個晚上,真的來了一個好大的颱風,大門幾乎關不住,要另外再用椅子頂著,整棟房子都在搖晃,房頂也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掀飛了。

  爸爸還在外面給果樹綁支架,媽媽帶著他先去睡了,可是他怎麼也睡不著,只是看著窗外的雨勢發呆;媽媽也沒睡著,因為還要等著給爸爸開門。終於爸爸回來了,爸媽說了一些話之後就去睡了,然後他聽到了怹們發出了鼾聲,可是他還是睡不著。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女:「你記得我乾姐吧?」

男:「記得啊,我們見過的。」

女:「她有一個男朋友,tata好好喔。ta每天都會等ta下班,再送ta回家。」

男:「嗯,她的男朋友真體貼。」

女:「胡說!他哪裡體貼了?」

文章標籤

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