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昨天寫了一句「清水變雞湯」,朋友回應「你的比喻真是讚!」著實讓我難為情,因為我只是剽竊了一句廣告詞:家有鮮大王,清水變雞湯。

  「鮮大王」公司創業於1927年,1949年開始生產高級釀造醬油,深受全台灣的家庭主婦及飯店大廚喜歡。之後又有許多種調味料、調味醬陸續上市,「家有鮮大王,清水變雞湯」就是他們在1950年代使用的廣告詞。

  我生在1958年,剛好趕上這一句廣告詞。只可惜少不更事,已經完全不記得當年的「鮮大王」醬油是什麼味道了。但我推測、它應該是延續了日本風味,色淡、偏甜,適宜蘸食、不宜紅燒,煮湯時如果灑上些許,雖不能真的把清水變成雞湯,但也能提升湯頭的口感。

  這種口感,在中文裡是「鮮味」,不是酸甜苦鹹,也不是麻辣澀衝嗆;在日文裡則是「旨味」(umami),而且據說被稱為「魔法般的味道」,是日本料理的神奇之處。

  常見的食材中,有很多都富含鮮味(例如:海帶、連殼的蝦蟹貝、蘑菇、紅番茄、大白菜、菠菜、芹菜、柴魚、乾酪、醃鹹肉、蝦醬、魚露……),歷代的中外名廚都能巧妙運用這些食材,使菜餚變得特別鮮美可口。

  但日本人卻在上個世紀初年發現,能夠讓味蕾產生鮮味口感的、其實是兩種化學物質。並且進一步從海帶、柴魚裡結晶萃出,稱之為Aji-No-Moto,寫成漢字就是「味之素」;當年我們則稱之為味精。

  雖然我不記得「鮮大王」醬油的味道。但味精這玩意兒,我卻印象深刻,而且也還真吃過不少。眷村人家普遍物資缺乏,要讓孩子吃得下飯菜,眷村媽媽往往絞盡了腦汁、在味道上變花樣。因此,一路伴我長大的眷村菜中,總是少不了味精、豬油這兩味。

  如今眷村菜當紅,令許多不是眷村長大的人趨之若鶩。每當有人吃過之後向我吹捧眷村菜如何好吃,我都會問「看上去是不是油汪汪、亮堂堂的?」「你吃完之後會不會口渴?」如果他都給了我否定的答案,我就可以確定他還沒吃過眷村菜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