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小學時候,我只在電視、電影裡見過牛排,並沒有見過真的牛排。那時,曾聽說「美軍顧問團」的俱樂部裡有牛排,五星級大飯店也有牛排,然而索價不斐,還必須有身份、有背景才吃得到。我沒資格。

  中學期間正逢「越戰」,有不少美國大兵來台灣休假,於是酒吧舞廳也供應牛排了。只可惜那裡燈紅酒綠、淫聲穢語,還有警察臨檢,我沒膽子進去。

  上了大學,坊間的西餐廳、牛排館漸漸多了,也平民化了,終於得償宿願。只是當時吃牛排沒什麼選擇,往往只有一種,檔次較高的,會有菲力、沙朗兩種讓我選擇,但我也未必能嚐出區別。至於火候,照樣沒得挑選,完全看廚師的心情而定,不論要幾分熟、都是白說,他給我什麼,我就吃什麼。

  牛排醬倒是有兩種選擇,黑胡椒醬、蘑菇醬,我還能分辨得出口味的差異,一個偏辣、一個偏鹹嘛,這難不倒我。老闆也給得夠闊氣,每一種都是滿滿一碗,不夠還可以再要。老闆闊氣,我當然不能太小家子氣,於是非把醬汁蓋滿了牛排不可,如果這樣還能吃得出牛排的肉味,那就一定是天方夜譚了。

  儘管如此,我仍然能整理出一套「牛排理論」,足以把土包子們唬得一愣一愣的,還以為我是牛排達人、美食專家。我也以為我是。

  後來因緣際會,我在英語會話補習班認識了一位美國年輕人,也曾經去他家吃過飯,那一次吃的就是牛排。他的父親在「美國在台協會」工作,能說中文,飯後問我:「吃牛排還習慣嗎?」於是,我就把我的「牛排理論」全盤搬了出來,侃侃而談,他的父親始終帶著難以捉摸的表情,又一語不發,讓我猜不透。

  事隔多年之後,我也已經在社會上打滾了好一段日子,漸漸可以揣摩出不同表情所代表的意思,我終於能定義他的父親的表情了,那叫:哭笑不得。

  我就要60歲了,井底之蛙,又喜歡拿著雞毛當令箭,竟然還能無災無恙的活到了60歲,也算是奇蹟吧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