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我今年57歲,其中有20年住在眷村,我至今喜歡吃燒餅,這也跟我的眷村背景有關。

  印象中,眷村的燒餅都是老兵做的,他們做燒餅的工具很簡單,烤爐更簡單,那是用廢棄的汽油桶改造的,但是做出來的燒餅樣式多、口味更多,怎麼也吃不膩。如今吃到的燒餅,幾乎都是同一個模樣、同一種口感,就像是向加盟的中央廚房訂的一樣,雖然偶爾也會遇到佳作,但實在是鳳毛麟角。

  我的眷村鄰居王伯伯就是做燒餅的,他的燒餅比別家的都大,而且層次多、油也多,又酥又香,還取了一個清楚易懂的名字:大酥餅。

  村中的市場有好幾家賣燒餅油條的早餐店,我最常去吃的就是王伯伯的大酥餅。我也學著大人那樣,手裡握著一顆雞蛋走進店裡,把蛋遞給王伯伯,不用說話,他就會把燒餅油條、豆漿加蛋送來。至於為什麼要自己帶蛋、不用店裡的?我也不用知道原因,這樣顯得我很老練、就行了。

  日前與昔日的玩伴聚會,我提起當年的大酥餅,卻聽到了一個內幕訊息:

  王伯伯節儉持家,炸油條的油,一整個上午都不換,一鍋炸到底;到了下午,油涼了,就用那一鍋油揉麵、做大酥餅,難怪它層次多、油也多……。原來我就是吃回鍋油長大的,還覺得它又酥又香呢。

  這幾年眷村菜正流行,但也有人吃過之後覺得並不如傳說中的那麼好吃,懷疑自己並沒有吃到正統的。下次若再有人問我,我就告訴他正統的是什麼味兒。

arrow
arrow

    丁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